關於總會
關於太極拳
會務公佈欄
運動規則
會員國
文章
最新消息
成績看板
活動花絮
線上購物
 
公告:5/12取消辦理113年全民運動會易簡太極拳競賽套路講習會
關於太極拳
太極名人 太極養生 太極心法 太極論武

太極拳與人生修養 (陶炳祥)


太極拳與人生修養               陶炳祥

太極拳是一種以柔克剛的拳術,相傳源自道家,以陰陽變易的方式來克敵制勝,自然含有牛們中國的哲理。鄭曼青先生在他的太極拳自修新法中引錄了不少易經、道德經、易繫辭、黃帝內經素問中與太極拳的理論相關合的詞句,可見太極拳所含的哲理淵源深遠。鄭先生曾經說過:張三丰祖師雖是個修道的真人,但在拳的理論方面來說,卻是近於儒家的。筆者以為其中也很有些即是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
陰陽互易,因敵變化,基本上是一種技巧,專氣致柔則是得以因敵變化所必須具備的條件。致柔也有一定的準則,這準則,其一是湧泉有根──再怎麼變化虛實,身體的重心一定要落實腳底,不能浮動;其二是不失中定,身體再怎麼轉讓走化,轉到最後,頭項、尾閭、腳跟仍保持在一條線上,這是穩定定了走化要恰到好處,無過不及,這是適中;就練太極拳的要求來說,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奶牷C站定腳跟,適時因應,進退要守分際,不可過或不及,做人做事也都一樣。

打太極拳要講「鬆」,不「鬆」即不可能達到柔的境地,與人推手最重要的是要有「聽勁」,如果不「鬆」、「聽勁」也就無從產生。「鬆」是什麼?怎樣才是「鬆」?在拳上來講似乎很不容易做到,凡是跟鄭老師學拳的人都有這體會。我們姑且從字面上來體認,「鬆」的反面即是「緊」,如果全身肌肉筋骨都不緊張,精神也不緊張,應該就是「鬆」了。當然人在平常生活中經過後天的鍛鍊,肌肉筋骨要求放鬆並不容易,而且太極拳裡的「鬆」是鬆而不弛的,這就是更加難了。十三勢歌中有句口訣,叫「尾閭正中神貫頂,滿身輕身頂頭縣」;行奶葚悀井h說:「先在心,後在身」,「神舒體靜,刻刻在心」,可見練拳時精神雖不緊張,心神則仍須完全貫注的。由此,我們可以體會它的要求;第一是專心一志,第二是從容沉著。能用這樣的態度來練拳,日久成習,應該也是一種人生的修養。

拳經上對太極拳的運用是要求「舍已從人」的。鄭老師曾經引用論語的話來解釋,那就是毋固,毋意是不要一任已意,毋必是不可專執一端,毋固,毋我意思亦大都如是,這是一種對人對事非常客觀的態度。

學拳的人不可能沒有好勝心,有好勝心而要他能讓、能舍已從人,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,必須經過長期的磨鍊才能體會,所以鄭老師教人學太極拳要先學吃虧。這從拳理上來說:讓即是走化。走化不乾淨就會被推出去,那就是吃虧了,要不怕吃虧,一直肯走化,能練到走化得非常的淨,才能練出真正的太極拳奶狳荂A所以學太極拳必須先學喫虧。學拳肯吃虧,做人做事也肯喫虧,可說是一種最高境界,往往須投入畢生的精力,終究是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,一般練拳大都以健身為首要的目的。如果能從拳理中體會一點做人做事的道理,來增進人生的修養,那末,太極拳的推行普遍了,社會也會充滿祥和之氣,誰不這樣期盼呢?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摘錄於「1995海峽兩岸太極拳學術研討會--論文集」
 
World Tai Chi Chuan Federation
訪客留言版
相關網站
服務信箱
徵稿啟事
 
 
本網站所有文字著作權皆受法律保護,任何人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引用!Copyright2006©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。 版權所有,轉載必究!!
地址:台北市朱崙街二十號608室 電話:02-27783887  傳真:02-27783890   E-Mail:ct.taichi@msa.hinet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