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關於太極拳 |
氣以直養而無害
氣以直養而無害 張敦熙
氣的範圍非常廣泛,其孕峊蝯L窮盡,尤與人生不可須臾相離;其在物理上為物體三態之一,與固體、液體有別,無一定之形狀與體積;其分子極易流動,互相衝突,常膨脹而欲飛散,充塞於天地之間,為風為雨,變化無常,如大氣、水氣、氧氣、氫氣、碳氣等。其在人的生理上有所謂氣息、氣血、氣脈、氣機、真氣、元氣等。其在人的心理上則為凡精神發現於外表於言行者,如勇氣、銳氣、正氣、邪氣、朝氣、暮氣等。其在文字寫法上則有意義相同之氣、气、炁三字。
我國道家丹書則以氣字之三體,代表三種不同之意義:「氣」意味著為人食五膜妨寣A而有生命呼吸作用的氣。「气」為籀文篆書所用,意味著自然界的大氣,亦即空氣。「炁」原為古文,上面的「无」乃係無的本字,下面的「灬」乃係火的變體,意味著為無火之謂 。三者雖性質有別,但卻互關聯,互為作用;以靜坐之法,導引吐納,專心一志,存念精慮,以氣接气,息息歸田,做到息心虛靜,明心見性,引動氣機,打通氣脈,以達縕絪真「炁」的境界。超然於現實,與天地精神相往來,無象無我,渾然天人合一,以期長生不老,為神為仙。
氣以直養而無害,源出孟子公孫丑上,孟子「四十不動心」認係從「我善養吾浩然之氣」而得來,其善養之道:以心志為本,故曰:「不得於心,勿求於氣。」「夫志氣之帥也,氣體之充也。」又曰:「持其志無暴其氣。」至於志與氣之關係,則認為「志壹則動氣,氣壹則動志。」其言氣之質,則認為「其為氣也,至大至剛,以直養而無害,則充塞於天地之間。」又須「配義與道,無是,餒也。」是言氣之養也,必須以義與道為依歸;否則,氣必無以為養而餒也。故也。故世有理直氣壯之諺。細體孟子所養之氣,乃屬精神與品德範疇,而非若道家僅局於自我修養之純精神領域也。
太極拳本係武術之一種,經歷代先哲,本其體驗,研其理法,以易經為思想根源,以養氣為其要旨,以著熟為其奶牷A以入道為其目標。擷取儒道修養之精蕈,寫下寶貴之經典法則:乃援周子濂溪之太極圖說以作經論,闡老子之專氣致柔以練鬆柔,體道家之丹書意境以歌真義,衍孟子之養氣心傳以作心解,使之義理大備,體系整然,殊非一般武術者可比擬矣!
太極拳依其經典,以心為主,以氣為從,以養為央A係於動中求靜,納導引吐納於行奶坐滿C故行奶葚恁A言心有三,言氣有八。言心則曰:「以心行氣」「心為令」「先在心」。言氣:前段言行氣運之益,後段言在氣尚氣之病:言益則須務令沉著順遂,不能沉著則浮,不能順遂則滯,是無益反為病矣!言病則不能在,不能尚,在則閉而不活,而陷於滯;尚則努而暴躁,不能出力。又不能無氣,無氣不能致柔,則成純剛矣!故示孟子「氣以直養而無害」以為教。不言煉氣以求央A赫ㄦ狺坐ㄠo其法,容易受害。且煉氣須於身靜心靜時行之,是為靜之央C又恐養之不得其正,為邪為滯,故言直養。直者正也,順也。正者在形器上言,方直不曲,純而不雜者謂之正。在心態上言,順乎道義,合乎其理則者謂之正。順者自然之謂也,違反自然則為逆而不順,不可為也。養者培也,育也,具有生生日益之義。故養氣心存道義,順乎自然,守其靜篤,不因外誘而動其心志。言不詖、淫、邪、遁,行必孝、悌、忠、信。時時省察,不因外擾而亂其軌則。言行一致,內外一體,自然心地光明正大,氣度雍容和順,而無暴戾浮躁不正之氣矣!
太極拳行孕H行氣主,體動心靜,故言於動中求靜;以靜坐為輔,體靜氣通,故言於靜中求動。體動則有開合虛實,屈伸進退,故心有所令,神有所注,妄念自除;而動又須輕靈勻緩,氣沉丹田,故而致心平氣和,物我俱忘,身心舒適,境界微妙,難以言語形容,至此斯可謂入於太極三昧矣!(張先生高齡八十六歲,早年精通武術,今已道德純青)
………摘錄於「太極拳研究專集」 第二00期
|
|
|
|
|